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最为朴素的理想之一,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便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时至今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理念,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同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诚然,共同富裕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经济问题,但从更深层次上分析,更是政治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的关键。因此,审计机关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发挥好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
聚焦财政税收审计,发挥财政资源引领作用
财政税收政策在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支持改善社会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围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审计应首先关注财政“蛋糕”的分配情况,尤其是要对中央转移支付是否真实客观反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做出审计判断,确保通过财政资源的再分配补齐落后地区的发展短板。其次,鉴于科技创新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可以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持续的动力源泉,而财政税收政策又引导着科技创新的领域方向,因此,审计应重点关注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可能影响财政税收在支持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创新、新兴产业创投等方面发挥效益的问题。同时,考虑到税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手段,对维护社会公平至关重要。审计应围绕税收征管,关注诸如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对高收入群体的调节作用,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审计分析消费税等间接税的累退效应。此外,部分落后地区为吸引税源出台了若干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审计应关注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重点揭示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变形走样等不良现象,确保税源企业真正带动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聚焦民生保障审计,助力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效率是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侧重于“富裕”,而“共同”则需要政府提供人人都可获得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民生保障审计涉及方面众多,拣其要者而述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教育方面,审计应重点关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尤其是要对影响基本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倾斜分配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促进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在医疗方面,审计应对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医疗资源的获取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利用大数据等分析手段审计发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情况,并从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效衔接等角度剖析深层次的原因,不断推动医疗服务实现均等化;在就业方面,审计应梳理分析当前我国出台的缓企稳岗、创业扶持、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进一步核实落地落实情况,着重关注各类就业创业财政补贴发放效果,不断增强大学生及困难群体就业创业的稳定性;在养老方面,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已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审计应围绕养老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重点研究解决我国在老年人医疗健康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老年人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不掉队。
聚焦资源环保审计,促进生活环境生态宜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围绕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审计应重点关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情况,充分利用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注重发现违法占用耕地、耕地占补平衡不实、禁止区域内违规开发等问题,切实让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长牙”“带电”。同时,审计还应以系统观念关注各类山水林田湖草修复治理工程,重点揭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科技支撑、修复专业程度不高等问题,持续推动改善生态环境。此外,鉴于我国排污权、用能权的市场化交易以及绿色金融等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审计机关可充分发挥好研究型审计的重要作用,研究分析设计缺陷、制度漏洞,全面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指出,共同富裕不仅涉及到物质生活富足、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生态环境宜居,还包含文化自信提升、社会和谐安定、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因此,审计机关不能仅局限于上文几方面的审计,应适时根据共同富裕的建设推进情况,不断拓展共同富裕审计的外延内涵,切实发挥好审计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